撰稿:Alrin,日期:2022-10-21

NFT(Non-Fungible Token)又稱「非同質化代幣」,是一種集資援助專案方的方式,也是一種被稱為「區塊鏈數位帳本」上的資料單位,每個代幣可以代表一個獨特的數位資料,作為虛擬商品所有權的電子認證或憑證。由於其不能互換的特性,非同質化代幣可以代表數位資產,如畫作、藝術品、聲音、影片、遊戲中的專案或其他形式的創意作品。雖然作品本身是可以無限複製的,但這些代表它們的代幣在其底層區塊鏈上能被完整追蹤,故能為買家提供所有權證明。

什麼是 NFT?

我對於 NFT 的認知只有一件事,那就是「奇貨可居」,不過「非同質化代幣」的意義並非這麼簡單,它是交易的一環,但不是對等交易的邏輯。想瞭解「非同質化代幣」的特性,得先從相反的觀點來理解,這邊先解釋一下「同質化代幣」。

同質化代幣

同質化代幣(Fungible Token)的特質是可以互相取代且可分割,每一枚代幣的作用、價值都是一致的。

我們每天在用的新台幣,每一個一塊錢的硬幣價值都是同等的,你手上的一塊錢和我手上的一塊錢,假值完全相同,所以兩個一塊錢互相交換,它們的價值還是相等的。所以 100 元和 100 元會等值,1000 元和 1000 元等值。

新台幣、美金、日元、韓寰、盧布、人民幣,每一個國家的貨幣都是「同質化代幣」;而近年耳熟能詳的加密貨幣,例如:比特幣、以太幣,它們也都是「同質化代幣」的一種數位資產,並且可以被無限分割。用比特幣交易時不一定要以一枚完整比特幣起來進行買賣,也可以用 0.1 枚比特幣形式來進行交易。

同質化代幣具有支付、交易功能,擁有者無法主張哪一枚幣是自己的專屬硬幣,只能將其用於不斷交換和交易。

Untitled

非同質化代幣

至於非同質化代幣(NFT)與同質化代幣的特質迥然不同,它不能被取代亦不能被分割,每一個 NFT 都是獨一無二的,而這特質要歸功於區塊鏈技術。每個 NFT 都會綁定一串獨有代碼,並儲存所有交易資料在區塊鏈上,使它能被追蹤和溯源,因此其 NFT 的所有權、稀有性都能以透明且公開的方式顯示出來,也能被驗證。每一個 NFT 都有其價值所在,所以也有着可交易性。

NFT 就像生物一樣,每一枚 NFT 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
數位資產能被驗證且獨一無二的特質,使 NFT 能廣泛應用在生活不同層面中,比如權益或身份證明。這些應用可以是學校所發出的電子畢業證明、演唱會門票以防止黃牛票出現、抵押品投資,以及數位作品 NFT 代幣化。這更掀起 NFT 收藏品的熱潮,因為人可永久保存藝術品的所有權。

半同質化代幣

半同質化代幣(Semi-Fungiable Token),是介於同質化代幣與非同質化代幣之間的一種概念。

Fungible 的意思一樣是「可替代的」,Semi 是「半」的意思,因此 Semi-Fungiable Token 同時具有同質化與非特質化代幣的部分特性。

這個意思是 Semi-Fungiable Token 在使用前後會發生屬性改變,從原本都是同質化代幣的關係,變成使用前與使用後的非同質化代幣的關係。聽起來很複雜,但看下面的舉例也許會更好懂一些。

假設我手中有兩張新台幣千元鈔,在它們還維持在千元鈔的狀況下,它們之間的概念是同質化代幣。

但我可以將其中一張千元鈔兌換成十張百元鈔,這下我就會有十張百元鈔,每張百元鈔之間仍然是同質化代幣的關係,但百元鈔與千元鈔之間的關係就會是非同質化代幣的關係了。